[老蔣ㄟ破醋湯ㄚ有這麼久嗎??]大龍國小地下遺跡~列文化遺址!!!!
北大同文化園區挖到寶
台北市文化局「北大同文化園區」工程今年初在哈密街蘭州派出所舊址, 挖到疑似文化遺址,文化局委託中研院考古學家劉益昌試挖掘兩 個月後, 確定蘭州派出所舊址及緊鄰的大龍國小地下, 藏有大面積且豐富的史前訊塘埔文化遺址, 年代約距今四千五百年,文化局將依文資法指定為大龍峒文化遺
址。 日治時期興建的蘭州派出所,因市府規劃北大同文化園區, 計畫將用地改建為六藝廣場並加以拆除,引發當地文史工作者強烈反感,
但沒想到廣場施工首日,就發現地下有疑似清朝遺留下的土堡基石。 文化局邀文資與地質專家會勘, 原以為只是挖掘出清代的唭哩岸石, 但委託考古學家劉益昌探坑,發現地下一點五公尺處,
可能存在著比圓山文化及芝山岩文化都更為久遠的新石器時代訊塘埔文化遺址。 劉益昌在六藝廣場預定地及大龍國小內挖鑿十處探坑, 發現十處探坑除了一處在史前時代疑為水澤、沒有文化遺跡外, 其餘九處探坑都出現了訊塘埔文化特有的繩紋 陶、石器、石槌、玉錛及箭鏃, 另外也挖掘出許多清代瓷器。 其中,較靠北側的探坑中有較多現代建築廢土,
東南側面向圓山文化遺址的探坑中,先民遺物則較為完 整。 劉益昌指出, 坯體厚實的繩紋陶器應是新石器時代台北人的陶罐,石槌則是用來敲破核果的工具。 劉益昌研究報告指出, 訊塘埔文化遺址的陶器和東海岸地區南段、 菲律賓北部出土的陶器具有相同的製造元素, 顯示當時人類沿著黑潮南北移動的模式,
長年存在於台灣與菲律賓之間,具有長遠航海的能力。 文化局表示, 將參照劉益昌建議,
要求縮減大龍國小地下停車場興建規模,並保存維護南側遺址群。
訊塘埔文化 距今3500至4500年 戴耳飾的婦女 大約處於新石器時代中期的訊塘埔文化, 是由考古學家劉益昌在七年前所發現、提出,
並接續大坌坑文化晚期逐漸演化發展而來的地方性文化。 劉益昌根據台灣各地遺址調查與遺物分析結果, 判斷台灣北部區域在大坌坑文化之後, 應該有一層與中南部同為繩紋紅陶文化的牛罵頭、牛稠子文化相對等的史前文化存在, 分佈區域約在基隆到淡水間的北海岸、關渡以下的淡水河河岸,
與台北盆地的北側斜坡。 訊塘埔文化年代約距今三千五百至四千五百年, 主要特色是陶質遺物多半為褐色的繩紋陶,
但因保存狀況不良,表面常常出現風化脫落現象,露出粗糙的坯裡。 石器方面,雖只有石錛、石鑿、打製與磨製石斧、凹石、石槌、石刀等較少量的石器, 但因為有石刀等石製農具出現, 顯示當時應有相當程度的農業發展。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07/new/mar/27/today-life14.htm
...............................................................................................................(記者鄭學庸)

 

.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drnhiugop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